分类
胡思乱想

关于规则

今天想写的东西,是关于自己是怎样一个人,以及自己与这个世界接口的方式。(当然,读完后也许你会觉得本文其实是美国停车指南。)

我有一些奇怪的「尴尬症」。

  • 扶梯上有人,就一定会靠右站,如果看到有人占住左边的通道却不往前移动,这个「尴尬症」就会跑出来,让我浑身不舒服。
  • 电影院有人打电话,或者全程给身边的人解说剧情,当事人毫无愧疚感,坐在周围的我反倒觉得尴尬无比。于是经常打断之,惹出一些事端。
  • 地铁站,大家都乖乖的站在门的两侧候车,唯有一人插过所有人站在门中间。车门打开时,下车乘客鄙夷他/她的目光仿佛落在我身上一样,特别不自在。
  • 夜间行车,路过没有开灯的车辆时,会有强烈的为其担心的心情,总在想买得起带自动灯光系统的车,为什么就不开灯呢?
  • ……

心理学上管这个好像叫同感移情?我们不在这个概念上纠结,讲一段 13 年在美国西海岸旅游时的经历先。

在旧金山开过车的人都知道这个城市停车有多难。在你车能到达到的每一条不管大小的马路上,都有一块类似下图的停车指示牌:停车标志

当然,这是最夸张的状态,大部分街道应该只有一个或者两个标牌。当地人及游客都不怎么喜欢这套系统,因为很难读懂。在我所从事的互联网产品设计这个行业中,也有挺多设计教学课程会拿这个标牌开刀,从信息结构及布局上重构,解决可用性问题。

但我不太一样,在旧金山市政交通局官网上花了差不多半小时弄清楚这套规则后,自己已经无比的爱上了这些标牌。为什么?

  • 严格的路边停车管理,使得正常行驶的车辆可以畅通无比。回想国内在各种乱停放车辆间穿梭的经历,尤其珍惜这样的道路环境。
  • 几乎完整覆盖主城区的这些停车标牌,让我能弄明白哪条路是可以停的,可以停多久;哪些路是不能停的。不需要抱着忐忑的心态,一切都有规可循。
  • 就是喜爱这些错综复杂的规则啊!

从小就爱玩电子游戏,喜欢去探索游戏背后的系统设计,去理解每个游戏的规则;小时候家里买了新电器,最爱做的事就是把说明书从头读到尾,搞明白每一个功能是如何使用的;不以写代码为生,但业余时间总爱学点新技术,看看在新的规则中,各项事物是怎么运转的。

对规则的好奇与敬畏之心,是构成我这个个体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促使着我去探索未知规则的边界,并从践行规则中后的收益中获得愉悦。

那么就让我们来详细看看在旧金山路边停车需要遵守哪些规则

  1. 单次最多停放 72 小时。即使你有该区域的停车许可证,单次最多也只能停 72 小时,超时会被拖走。这条规则有效避免了一些长期固定霸占街道位置,或者直接废弃的车辆。
  2. 侧方位停车时,车轮离路沿不能超过 18 英寸,大约 46 厘米。这是为了规避一些车停得太出去,阻碍交通。
  3. 停车时车头方向须与车流方向一致。这条规则意义不是特别明白,可能是为了整齐?
  4. 用路沿顶住你的轮胎。在大于3度坡度的街道停车时,根据上下坡不同,你需要搬动前轮使其顶住路沿。这样当其它车撞过来,或者手刹失效时,你的车不至于滑走,而是被路沿卡住。
    130521_405_Website_Web
    那么问题来了,该怎么自家门前街道的坡度是多少呢?别急,DPW 部门已经准备好了街道坡度查询地图。 真是爱死这一环扣一环的规则了。
  5. 检查前后保险杠。所有违章都是按照保险杠计算,而不是你的车轮。所以停好车后务必检查前后保险杠有没有超出停车区域,有没有伸到人行道上,如果被警察逮到,就是罚单。
  6. 读懂停车标牌。这是一门大学问,我们来细看一下几种常见标牌:
    130521_067_Muni_Web13_0-2
    这类绿色标牌意味着在规定时间和日期范围内,你可以停与标注数字相等小时的车。超过后会被贴罚单。但如果你有该区域(图中是 U 区域)的停车许可,则可随便停。
    这类标牌在居民区很常见,即解决了居民的长期停车需求,又避免外来车辆长期占用停车位。
    130521_062_Muni_Web16
    这个红色标牌需要注意,指的是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不得停车,否则拖走。这类标牌一般是用来确保干道的通行畅通。
    2
    上图中红色的牌子,是一个特别常见的牌子,关键词是 Street Cleaning,也就是街道清洗。这个牌子意味着在标示的时间日期中,不能停车,因为清洁车会出来洗地扫街,违反这个是一定会吃罚单的。
    有同学会问,这个清洗时间一写就是2个小时,但实际清洁时只是当中的十几分钟会路过这条街而已,那如果亲眼看到清洁车已经洗干净离开了,我能不能停呢?市政交通管理局官方的答案是可以的。
    另外还有几个较常见的,比如必须付费才能停,比如小学附近上下学时间段不能停的几个标识牌,一时找不到了。
  7. 不要停上人行道。只要车身任何一部分超过了路沿,霸占了人行道,直接吃罚单甚至被拖走。

读完整个规则后,基本可以想象这个社会本身的成熟程度,以及踩了多少坑才制订出如此之细致的规章出来。

令我更加感触的事发生在第二天清晨。

因为在 airbnb 订的公寓,所以完全就住在居民区里。出门下楼,发现公寓二楼在搬家,门口停了搬家货车。细心一看,货车旁的电线杆上有一张打印的临时禁止停车标示。上面写清楚了当日10-14时,此处禁止其他车辆停放。

很好奇这个临时标示如何申请,于是上了市政交通管理局的网站,找到了此类临时禁止停车标示的申请方法。总的来说很简单,就是你占用了公共的停车资源,那就请付费。不同的时间长度价格不一样,付了后就能获得街道上固定宽度的固定停车资源,别人不能停。

一般人可能会觉得这多麻烦,但当时得知此规则的自己,简直欣喜若狂。

本质上,自己其实是一个挺反社交的人,能不和人打交道就尽量别打。这一点可能才认识的朋友会觉得很奇怪,总觉得我是一个很喜欢出席社交场合,并擅长与他人交流,能控制活跃现场气氛的人。

但,擅长并不代表喜欢。

回顾一下最近十年的业余生活,始终热爱 ACG、和固定的朋友喝酒、写写代码、做做高达模型、开开卡丁车。基本都是不太需要和很多人聚在一起的事项,甚至大多是要一个人安安静静做的。

理想的生活环境即是除工作外,尽量少和他人打交道。倒不是说他人即地狱,而是更希望在一个确定的规则和明确的接口下,和他人或它物进行交互,承担相应的责任后,获得想要的收益,然后快速撤离,回到自己的世界中,多么美妙。

我想,为这样的生活环境而努力,应是当下自己的最高追求了。

(微信找我时,请直接把事情说清楚,有空自然会回复。少说几句「在吗」,拯救沟通效率强迫症患者,你行的。)

分类
胡思乱想

在一段两人关系中,我们在追求什么?

周末补番,《纸牌屋》第四季补到 11 集。快结束这集时,有一段对话让我开始思考日常中的恋爱、婚姻关系,其背后二人所追求的本质到底是何?
=====前方剧透,还没看到 11 集的同学请退散=====
男主角 Frank Underwood 总统于此时正面临最强劲竞选对手 Conway 的挑战。Conway 可以说是编剧根据当下媒体话语环境塑造出来的完美形象,身材高大、长相帅气、老婆漂亮、儿女双全、从军经历,同时还在互联网上全面公开自己的私人生活,让选民可以观察他的方方面面。简直是高帅富、人生赢家就任总统的完美剧情。
而 Underwood 夫妇完全不具备任何以上的特点(当然,老婆漂亮这点见仁见智),因此在民意调查中一直落后 Conway 十几个点的支持率。
这一切,在第一夫人 Claire Underwood 一段演讲后发生了戏剧性改变,选民支持率开始向 Underwood 夫妇倾斜。在这段演讲中 Claire 说到:
We go beyond what’s pretty and perfect. Beyond what’s scary, difficult, and unknown. We’re not just partners on the ticket. We’re partners in life.
其时的背景是 Claire 获得民主党提名,与自己的丈夫一起参加大选,以冲击副总统为目标。
对于 Claire 这段发言,Underwood 夫妇雇佣的分析师如此解读:
You’re not just husband and wife. You’re not just running mates. You’re both and more. You’re what’s possible. The Conways are everything everyone wants to be. You’re everything everyone wants to become.
You’re both and more.
You’re everything everyone wants to become.
这两句话仿佛从屏幕中跳了出来,占据了我所有的思绪。
Conway 夫妇作为人生赢家,拥有一切常人所希望得到的东西,美满的家庭、英俊的外表、成功的事业。因此他们拥有的是 everything everyone wants TO BE 的。
而 Underwood 夫妇,在 Claire 的陈述中,他们的关系超越了世俗婚姻中定义的那些甜蜜美满、相敬如宾,超越了常人在婚姻中会遇到的那些争执、坎坷、迷茫不惑。这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丈夫」和「妻子」,也不仅仅是「竞选伙伴」,这种关系二者皆是,却又比这两种关系所表达的含义更多。这种二人关系的状态,是 everything everyone wants TO BECOME 的。
TO BE 和 TO BECOME,编剧在此的用词十分美妙。
TO BE 是常人都想处在的一种状态,这是世人的舒适区,在包含对成功美满定义的同时,也包含了对现实社会所制订的标准的妥协。
而 TO BECOME 表达了人们所追求的一种状态,这不是很容易达到的,甚至不被主流社会所认可,甚至会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辛苦、烦躁、日日不安。但在内心深处,这位分析师认为所有人都在追求与伴侣达到 Underwood 夫妇这样的状态。
好像一般说到「事业」和「家庭」,在传统话语中都是一对冲突的概念。但我想了想身边的朋友们,有如此令人艳羡的关系的也并非少数。处在这种状态,不是说两个人一定要从事同一件事业,而是对彼此事业的高度认同与相互扶持,对待这个世界有着相同的价值观,共通的话语体系。
活得美丽,即是如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