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与上海的旅程就不提太多了,因为目的不是旅行而是见朋友,聊天。
6月28日抵达武汉,动车组晚点1个多小时,还得接我们的汪姐在外多等候了一段时间。
一下车,就被吓住了。因为从来没来过武汉,心里边对武汉的印象都来自于口口相传。再怎么着,也算是华中一线城市吧,这个火车站是不是破旧得让人无解?
出了车站,见到汪姐才知道,原来汉口火车站正在改建,目前使用的站台和通道都是十几年前的废弃通道,原来如此……
才到一个陌生城市,最感温暖的,就是有廖师兄提供临时住所,让我免去了很多麻烦。
下面分几个方面谈谈这半个多月来的武汉体验:
1.人
一个城市,最先最直接展示给你的就是生活在其中的人。怎么说呢,这次过来的体验走向了两个极端。
凡是我认识的,或者工作上有交集的武汉人,就感觉特别热情,很耿直。但是在各个场所,比如出租车、商场、饭馆……遇到的本地服务人员就特别冷酷、不耐烦、死鱼脸。
虽然来之前,就有很多本地好友给我提了醒,让我对这些事想开点,说武汉人脾气燥,你要是和他们急,说不定会吃亏。但有的事,还真是让人十分不爽。记得还没租到房那几天,在汉口与武昌之间来回奔走,被路边报贩鄙视过,被麦当劳服务员冷遇过,被大洋百货几个售货员无视过,出租车司机打死不说普通话(哪怕是在我明确表示自己听不懂武汉话的情况下)……反正整个服务业就很难看到一个笑脸,或者耐心一点点的解释。因为这个缘故,我到现在都记得7月1日晚我拨通招商银行全国信用卡专线,听到服务小姐那充满活力的“张先生,您好”时,内心那个激动啊。
一个城市的服务业形象,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城市在外人眼中的形象。我对武汉不了解,不知道到底是因为什么因素形成了这样的情况。而且问问本地人,大家也都对此不做辩解,认为这是武汉无法改变的一点。
不过还好,我这种宅,每月过半消费都在网上进行,平时买菜也是家乐福,减少与本地服务人员接触,是避免弄坏自己心情最好的方法。
2.吃
武汉的吃,融合了全国各地很多口味,于我来说,是相当惬意的。一个习惯了重庆口味的人,相信来到武汉后也不会有什么不适应,基本能完美对接。
上周末去了户部巷,那个地方倒是比较失望。毕竟该地名声在外,到了实际地点,却发现几乎没有进行什么规划和包装,环境只能用糟糕来形容。在这方面,本地政府可以学习一下重庆磁器口的开发模式,相信能把户部巷弄得更好更具吸引力一点。
另外租的房子有厨房,所以大部分时间还是自己在家做菜。当然,不是我做,是女友上阵。我最多也就打打杂,洗洗菜、切一切什么的。
3.行
其实与之前获得的消息比起来,我觉得武汉公交司机还算不错,至少不会像其他行业那样无端鄙视你。之前网上流传的各种公交段子,相信也是个别的。
但是作为一个规模如此之大的城市,居然没有立体交通,这让人感到很囧。一个红灯,一个小堵车,就能对整个干道造成很大的影响。这让我前段时间,每天至少3小时耗费在公交上。幸运的是,已经看到有一些高架桥开始动工了。
对了,说到行,再提一下自行车吧。作为一个重庆人,在内心里是从来没把自行车当作过交通工具的。来了平原城市,自然要体验一把。早就听闻这里偷自行车的很牛X,但想着我也就玩几个月,过把瘾,只要这几个月不被偷,也就回本了。
谁想,4天前刚买的车,骑了两天上班,于今日日食之日,被盗。小偷很牛很强大,保安表示很傻很无奈。也好,以后每日步行上班,也当做锻炼了。
4.住
抱着“才毕业的人,谁不被敲一笔?”的心态,大方地租下现在这套地处CBD核心地带的公寓。看着房租与工资的比例,我们俩只好互相安慰“至少生活品质提高了嘛,哇哈哈哈”
事实上,这地确实还算不错,步行至公司20分钟。楼下电影院、家乐福、大小卖场、各类服务一应俱全。上周看完哈利波特6的午夜首映,凌晨3点出了影院门口就直接电梯回家,感觉还是蛮不错的。
貌似我们做海外的,就是天生考试命。在可以预见的3个月里,还有30多门考试等着我。一直忙着各种各样的培训,所以思绪很杂乱。感受,差不多就这些了,各方面的看法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慢慢改变,届时再探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