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未分类

我追求的

15个月,从武汉到深圳到成都,再到如今的北京。对城市的切换已经具有免疫力的自己,很快适应了帝都的生活。

人生之长,得失就在瞬间的决定。但得失本身并不应该成为生活唯一的衡量标准。过程的精彩,才是内心丰满并得以满足的良方。鉴于近日来多有朋友对来京之举持有疑问或好奇,就在此文一一作答,也算是对这一年来的一个总结吧。

1.得到的
在腾讯这一年来,深圳7个月,成都7个月,得到的可能是一般人进公司三年也很难的收获。
最初开始做应用中心时,组里就5个人。到现在整个产品团队接近30人的规模,技术侧也快20人。想着这一路来的过程,还是颇有感慨。特别是在去年底团队迁移到成都后,如创业般从零开始组建团队。和丹姐忙着招人、团队建设、与总部沟通、平衡两地需求。在这其中所领悟到的东西,弥足珍贵。(关于招人、团队建设、跨地沟通等的领悟择日另作文专门阐述,不是本文的主要目标。)
另一方面,在这一年里收获比较大的,还有在这个行业里的自信心。
虽说大学期间整日混迹于这个行当,但毕竟是从旁观的眼光来看待各个事务。去年4月跟随内心的召唤回归互联网后,心里的底气还是有点不足的,因为不明白行业的业务水平到底在怎样的基准线上,而自己的对其的理解和能力也能起到怎样的作用。
一年来,各种打杂活儿做了个遍,数据分析、运营、对B和C两侧的产品策划、原型制作、项目管理。忙活下来,才发现自己在这个行业里至少属于不缺口饭吃的人。对行业的实际现状也有了自己的认识。

2.为什么要走
为什么要走?其实是一个说起来很复杂的话题,但最核心的促因应该还是以下几点:
A.“鹤立鸡群”
公司大了,有时对人的关注会更多着重在如何快速满足领导的需求上,而不是对用户和对行业本身的关注。而我以前接触的人大多是创业团队的,大家对行业和用户的关注与分析都是第一线且专业的,彼此间的交谈是在一个语境下的。
但是在大公司里,身边更多同事只关注自己曾经做过的业务,并将之模式套用在公司新的业务上,缺乏对行业新兴领域的关注和理解。所以往往在讨论分享时,我的topic扔出去不是得不到回响,就是收到一些太“不专业”的答案。并且在新领域的开拓上,感觉自己被“过度”重视,有些我都认为还是想法阶段的idea,被立马当成项目上马,而真正想讨论时,又找不到人讨论。有太多我认为是业界常识的东西,需要给团队一次次做普及。
本质上来说,我并不是一个很喜欢仗着信息不对称就忽悠别人的人,反倒是长期在这样的环境里工作,会让我觉得很孤单。虽然别人对你的需求感很重,但自己找不到能交流、讨论的人,被迫处于“鹤立鸡群”的地位,挺尴尬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大公司还是适合应届生的,可以学到一些方法论,增加对行业的了解。但对于如今的我,这样的组织已经显得有点臃肿和迟钝了。

B.junyu的邮件
其实早在去年和今年初,就已经收到过两个invitation,但因为项目和人我均不熟的关系,拒绝了。
6月初,收到junyu老师的邮件,邀请我去lead豌豆荚这边的一条新产品线。因为当时我正在做一个新产品,与应用中心其他的产品相对独立,而且很受leader的关注,所以其实还是做得很开心的,于是便拒绝了这个邀请。但当晚junyu回的邮件对我震动很大,也是最终促使我下定决心来北京的原因。我摘抄一些内容如下:
我觉得我可能更多会考虑领域的选择问题,例如从一个最粗糙的划分来说,你是更喜欢和 business 打交道,还是和终端用户打交道。我觉得对于这点挺多人都有明确的偏好的,我自己的乐趣毫无疑问是和用户打交道,让自己的产品能影响用户的日常生活,这是我觉得开心的事情。其它的领域,可能没有那么大的开心。

当然我觉得按我的性格也是会有始有终的,何况我觉得在腾讯独立负责一个项目的机会也挺难得。但豌豆荚的机会虽然是一直会有,但做为一个创业团队,或者说整个移动互联网创业最黄金的时间窗口是有限的,我觉得最 excited 的也是这种基本从零开始创造新事物,而不是追随别人的感觉。即使不谈钱,对个人履历重要的可能是经验值,这点看将来想走什么道路,是在大公司的体系下做事情的能力,还是自己做一番事业的能力。

创业公司 v.s. 大公司的话题我们以前在 Talk 上聊过不少… 总的来说,我在 Google 也做过产品设计,自己也做了一段时间,觉得几个区别:

1. 权责。大公司怕犯错,所有事情要层层决策,很多想法展开不了;创业团队可以更自主更施展自己的想法,责任也大。
2. 速度。我在 Google 做一个事情,最快要面世恐怕也要两三个月,创业团队是以天计算的。周期短,迭代速度快,修正自己的认识的频率就高,就提高得快。
3. 影响力。当然 Google 会和我说,你做的设计能影响数以亿计的用户… 问题是都是他们注意不到的影响。在创业团队整个事情是自己做的,影响力足够大。Mark 有个算法,就是拿用户数除以员工数得出每个员工的影响因子。挺有意思的。
4. 团队。创业团队可以挑自己喜欢的人,做事情更有默契。不用和傻瓜同事共事,不用把很多时间花在所谓的协调、协作上。

C.对未来的追求不同
基本上,junyu说中了我这一年来所有的痛点。各人的追求不同,我感觉对自己未来的要求,在腾讯是得不到的。就算继续做下去,也许两三年间能在成都这边作个小领导,但对产品设计能力方面的提升肯定相当有限,大多精力被花在公司政治和内耗上面去了。
在这样的环境成长起来的,不是对产品和业务的把控能力,而是在腾讯这个大平台下做事的能力。你能学会如何在“腾讯”协调资源、如何在“腾讯”处理领导预期、如何在“腾讯”做产品。但这些东西一旦拿出去,真的啥也不是。决定要走后,总监也拿title和薪酬进行过挽留,但如上所说,title这些都是暂时的、局限性的。在腾讯内部挂个title又怎样呢?没有实际能力出去一样做不成事,我不想在这个年龄,就困死于此。
人生在不同的时间段所考虑的事不同,就如副总监在留我时所说的:他以前也不喜欢公司政治,但现在他觉得把握住这些还是有帮助。
我的回答是,并不是觉得公司政治就完全不应该存在,毕竟组织大了,难免。我只是不想在现在这个时间段,过早地把生命耗费于此。如果等我到了副总监的年龄和位置,或许我也会觉得稳定一下,把玩下公司政治是不错的选择。
不过,在25岁这个时间点上,我唯一在乎的只是怎么提升内功。想明白这点后,我已然决绝。

3.感谢的人
还是要感谢各位leader的挽留,从你们的肯定中我知道自己这一年来对团队的付出并不是没有作用。
感谢成都团队的各位,这7个月来,各位在团队最紧缺的时候加入进来,各自担当起十分辛苦的职责,并且很快就能独挡一面。整个团队的氛围也十分祥和,与大家共处的时光都很快乐。
感谢丹姐,这14个月来,麻烦你的事不少。过来成都后,因为项目比较独立,又没怎么帮到你的忙,反倒给你增添了不少工作。希望新来的PDM们能给力,让您老轻松一下。

还是两年前离开学校时的那句话:
路已启程,我不是一个习惯退缩的人。就让我在未来的道路上,慢慢调整,学会去关心去在乎身边我爱的人与那些爱我的人。我的荣光与你们同在!

分类
生活记录

百日战争总结(腾讯篇)

自从百日战争开始后,好久没有打开LiveWriter。现在卖身契签了,终于有心情写点东西了。

为offer奋斗的日子,有点小小的煎熬。回忆起那一个个等待短信与电话的夜晚,那一次次站在房间门口的徘徊,偶尔会有种悲凉的感觉。但当尘埃落地,一切皆成定数之时,心里只有坦荡。

就让下面这些文字来记录人生中这段宝贵的时光吧。

腾讯是我的第一个目标,因为他最先来学校,囧rz。该公司的在线简历系统有个缺陷,除了成绩及学生干部经历外,那个系统很难反映出应聘者在社会实践经验方面的表现。所以投完腾讯的简历后,一直都很慌,不知能不能过简历筛选关。

还好的是,第一轮笔试名单有我,早早的去了现场,业务类的考卷全是智力逻辑题,半个小时做完。总之就是一路狂飙,由不得你犹豫。20分钟后,交卷出场,本来想把纸质简历给管事的人看看,但找了半天也没发现谁是管事的。

过来几天,一面名单下来,仍然有我,心态慢慢high了起来。一面当天,在寝室犹豫再三,还是没有穿正装,披了一身休闲西装过去。

一面是群面,我们五人分到的话题是有关媒体公关与现实冲突方面的。因为之前太过专注于笔试题和单面的研究,对于群面我完全处于无知的状态。只是本能地记录了讨论时间,无意间掌控了小组讨论的节奏,最后莫名其妙的被大家推为leader来进行陈述。好吧……我觉得自己发挥得还算不错。但没想到二面名单下来,没有我。后来与面试官交流,虽然节奏是我掌控了,但没提出决定性的观点,相比之下,没有其他两位入选组员表现得更有价值。

虽然二面没有资格,我还是陪着YR和ZP去了沙坪坝丽苑酒店,准备强面。去年的腾讯强面机会巨多,据说有人到了HR面还在强,那时的我认为自己也有希望。那天大家都换上了正装,打扮得人模狗样的,早上10点从学校出发,11点到酒店。和HR老大Human谈了一下,态度很坚决,今年不给强面。

当然,不能因为这点挫折就放弃。穿着别扭的正装,在大堂从11点坐到下午6点,中间无数次尝试强面,均被拒。YR好心的向面试官介绍了一下我,但是毫无作用。其实从那时候起我们就该知道,今年这形势,肯定招人招得少,所以强面显得毫无意义。那天具体的过程可以去参考书记的这篇日志。相当,相当之悲凉。

第二天,YR和ZP都没有三面通知。但我和YR仍然决定去酒店强三面,到达现场后,Human很明确很坚决地告诉我们,今年强面完全不可能。其实我和YR已经能接受这个结果了,但是不自己去体会一下,我们俩肯能很难释怀。我也算实现了自己的承诺,不管过程如何,强面到底。而且这次被拒还有个收获,我对正装没了抗拒,任何人穿着正装在沙坪坝转悠9小时,保管你习惯那种感觉。头一天回到山上时,我和YR、XYL互相看着正装的对方,觉得男人就该这样穿衣服啊,平时在寝室怎么就觉得正装很SB呢……

总结了一下,腾讯面试的失误主要是我对公司的取向做出了错误的判断。本以为凭着自己互联网产品策划的经验,面试产品策划运营这个职位应该会有一定优势。但没想到公司需要现场表现的是思维敏捷、雄辩(很多辩论队的进了……),我的互联网从业经历完全被忽略了。所以在面试时,揣摩对方想听到什么是相当重要的,不然盲目发挥只能带来失败。

被腾讯拒的伤痛持续了2天,调整了过来,还是继续回归本行——通信吧。深信服和烽火的面经明日继续写,这玩意写起来怎么就那么别扭?越写越不想写。

明天写完深信服,就把简历贴上来,愿意参考的就参考吧,无所谓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