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胡思乱想

努力的活着

小时候,最初接触的读物是报纸。两岁多,就蹲在厕所里,拿一张本地报纸,凭借着几百个的识字量,一字一句的读着上面似是而非的内容。

过了三岁,父亲开始给我购买各类书籍。记得那时看得最多的是历史演义、童话故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购书取向逐渐由自己来把握。七岁到十二岁这个阶段,科幻和科普读物占据了我的阅读生活。

初中之后的阅读已经毫无轨迹可循,传媒、历史、管理、经济、政治、社会、城市规划……几乎没有哪种类型的书是不读的

但在这所有的阅读中,触动最深同时也是内心难以回避的一个话题就是:宇宙与物质世界的本质。

每次在Google Earth中将地球缩放为一个球体,看着浩瀚的星空发呆,内心就有一种说不出的空灵与寂寞。基本的科学知识告知我们地球在宇宙中那微小的存在,当你以星系的口吻进行叙事时,总会发觉自己的存在感是那样的弱。

退到最初,有关这个宇宙的本质。关于LHC,我是很能理解那些理论物理学家的愿景的。科学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也只是一种理性宗教而已。孤独的人类,在失去唯一的朋友——上帝——后,只能自己创造一个希望来拯救自己。

我的一些想法,在北京师范大学某位理论物理系研究生师兄看来,就是所谓的‘还原论’。我相信物质的本质是存在的,世界上一切都是有规可循,一定有某种定律在操纵着各种基本粒子。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各种行为,其实不过是某些粒子间的作用罢了。人是无力改变这个现实的,因为你‘想改变’的这个想法,也是它们的某种运动可能性而已。

这样的思考常常让人陷入虚无主义中去,否定世间一切自我存在的可能性。有点宿命论的感觉。所以我不得不时常强迫自己停止这样的思索,让自己重新回到这个世界来,继续生活着我的生活。

但这种回归一般都不太顺利,经常是身体已经回到了现实,思想还停留在宇宙的某个角落。肉体在尘世中不知疲倦地奔波各处,思想在虚空中审视着这个忙碌的世界。一旦思想稍微远离地面,人类的活动及行为就显得渺小一点,当能看到整个球体之时,人类的行为就完全失去了存在感。

为了保证自己的肉体还能继续做着各种在自己思想看来毫无意义的行动,我不得不努力把思想再次拉回地面,让其离自己近一点,让他理解肉体行为的意义。有时,他们俩能达成一致,双方妥协,然后又合为一体;有时,矛盾实在无法解决,我只能尽力拉着思想的脚,不让其四处逃窜。

这样过了十来年,技巧也日益成熟。现在的我,能一边说服身体去践行各种事务,一边与思想调侃这个世界的无聊。我不得不讨好他们俩,毕竟,谁也得罪不起。

所以,下次再看见我很拼命的做某事时,请多少怀着一点敬意吧。我是真的,真的很努力在活着。

“努力的活着”上的16条回复

看的东西太多了,就容易被复杂所累。现在人类还处在低级科技水平发展阶段,那些太空啊、宇宙啊就等着新的科学革命来解决吧,除非你自己能够投入科研之中,否则一切都是徒劳的

@阿企, 我的困惑不是执着于技术层面上的问题。而是一些哲学层面的纠结。不过还好,自己能把这种纠结留在夜晚。白日还是一样的干劲十足,哈哈!

你比我活得容易多了.你存在着价值观方面的分裂与相互妥协,同时伴随着思维模块的分裂,冲突与合作. 我的价值观在若干年前达成过一次统一,当时是蛮不讲理的带着愤怒而生的决心完成的统一.说:

nasofe.yo2.cn

@你比我活得容易多了.你存在着价值观方面的分裂与相互妥协,同时伴随着思维模块的分裂,冲突与合作.我的价值观在若干年前达成过一次统一,当时是蛮不讲理的带着愤怒而生的决心完成的统一., 为什么你的评论内容在标题里,网址在评论里呢?……

@火星蜥蜴, 就是因为看多了,才会有这些飘渺不定的想法。如果不知道,是多好。知识的原罪……

@hidecloud, 格老子的回得还快也~嘿嘿
知识木有原罪,知识是第一性地,木有善恶之分;寻求知识的行为才是第二性地,比如说hc您到了深夜就走火入魔,哈哈
我看的书比你少得多,不过我也是经常乱想,然后便厌世了~

我也思考过人的大小,生存的意义。
如果不能有所成就,或学术或政治,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白活了。
宇宙范围之内也是
知道脑子发胀

手机发评论真绝望!这里是完整的评论.
你比我活得容易多了.你存在着价值观方面的分裂与相互妥协,同时伴随着思维模块的分裂,冲突与合作.
我的价值观在若干年前达成过一次统一,当时是蛮不讲理的带着愤怒而生的决心完成的统一.当时的执行层(只含策略,不含价值观的思维模块已经分化.然后大家各保存一份自己统一的价值观.
然后因为我不断怀疑自己,导致执行层不断分化,一出问题,当前”执政”的执政模块就下台,由全新产生的模块接任.
到了现在,执行层之间互不理解,难以沟通,也不知道谁强谁弱.原始价值观原本不严谨的定义也引发了争论.
还是我最惨.

[…] 如前段时间所言,我一直努力在活着。那时写道: 现在的我,能一边说服身体去践行各种事务,一边与思想调侃这个世界的无聊。我不得不讨好他们俩,毕竟,谁也得罪不起。 […]

发表评论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