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胡思乱想

同一种心跳

这是今天BBC的每日图片(http://news.bbc.co.uk/2/hi/in_pictures/7570027.stm)之一。

一个格鲁吉亚的士兵,作为战俘刚刚被俄罗斯释放。他拿着的手机正在打给谁呢?父母、爱人、朋友?

个体,在国家机器的压迫下都显得渺小。但我们都努力的在活着,感受着这个世界的同时影响着这个世界。

在看到这照片的那一刻,我感受到了远在他方那同样的心脏跳动节奏。

分类
原创

参考资料(一)

  这段时间在看NHK(日本最大的电视台)制作的一系列有关中日问题的纪录片。
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与预想很不一样的情况,大多被采访的日本老兵,在谈及那场战争时,出现得最多的字眼是“回家”。
其中一位老兵在淞沪会战中担任机枪手,在越过一条小河时被我方狙击手一枪打飞了左臂,他的叙述如下:
“感觉就像被大木刀砍了似的,就是这种感觉。”
“家里只有我一个男的,要维持这个家,还要照料先祖之灵。想到这些,就算断了一条手臂,即使两条腿都没了。我也不能死,我要回家。不能只吃了一颗子弹就这样死去。”
就在这位老兵负伤的当天,他的一位战友中弹身亡,送还家属的遗物中发现了大量的印有“南无阿弥陀佛”字样的护身符。而这位战友所处的部队,大多都是同乡,激烈的上海战场,让他们对快速灭亡中国失去了信心,同时又看着身边的朋友一个个倒下,更加激起了他们仇恨中国人的心。(战争时期微妙的心理运作方式啊)
当然这是从个体的角度来考虑当时日本兵的心态与行为的关系。接下来还有一个事实是不容忽略的:直到日本攻入了南京,这个国家也还没有正式对我国宣战!这意味着什么?根据美国的法律:不得与战争中国家进行贸易。所以日本为了留住这巨大的经济来源,不得不一直将中国的战事称为:支那事件。
但问题随之而来。因为没宣战,所以被抓获的中国士兵不能称为战俘,也不必遵守国际战争法规。因此日军高层一直没对“战俘”的权利做出任何解释,再加上之前提到的日本兵早日回家的梦想破灭,大量的愤恨与不满需要发泄,南京大屠杀由此而生。

在此对此事件不作评价,只是给各位提供一个事实而已。